自工業時代開始,人類用了上百年的時間“馴服”汽車。而21世紀初始,人類又開始為走出駕駛室做出諸多努力。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業的發展,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汽車制造企業、科技巨頭以及互聯網公司等都加速布局無人駕駛。不難發現,無人駕駛市場正在被看好,而物流作為其商業落地的重要方向,物流無人車也引來更多的關注。
在位于廣西省柳州市的上汽通用五菱廠區內,工人們對身邊多輛拖著貨框的無人駕駛物流車早已習以為常。在5G技術的支持下,小車像是具備了“大腦”一般,遇阻時自動剎車,到路口減速,精準到達作業區,并在完成卸貨后,又自動進入下一個流程循環作業。這些無人駕駛的物流車就像廠區內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而在這背后,一場新的技術革命已經拉開帷幕。
強強聯合 推動5G+云控物流項目落地
這不是科幻電影中場景,而是全國首個結合5G+網聯協同駕駛技術的5G云控物流項目在廣西柳州市上汽通用五菱河西基地成功應用的日常情景。車輛作業全過程通過5G鏈路實現超低延時監控,數據高速回傳至后臺控制室,實現了工廠園區內無人物流與傳統物流的混流作業運營。
據了解,傳統的園區物流方式往往通過人力實現,不僅耗費人力成本,且工作效率偏低。為此,中國移動廣西公司柳州分公司聯手上汽通用五菱汽車有限工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在智慧工廠、園區安全智能監控、無人物流、遠程駕駛等進行全方位開展深度合作。
此次聯合打造的5G云控物流項目通過5G車路云協同、5G專網、邊緣計算、人工智能與自動駕駛等技術融合,讓基地實現了物流無人化、可視化及智能化操作。如今,身處物流園區控制室的工作人員只需通過5G云平臺遠程操作,一鍵即可啟動承載貨框的無人物流車,并借助在物流線路旁部署的5G云控路側設備,向物流車下發決策指令,讓小車“聰明”地避讓過往車輛和行人,確保園區安全。
據上汽通用五菱的工程師潘濤介紹,云控物流車的單次運輸物料承載量超過2噸,可實現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執行運輸任務。截至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已投入生產運營的云控物流車輛有30多臺,運營路線超過5條,無安全員總里程已達5000公里,今年內將規劃形成5G云控物流產品化服務方案,加快實現5G云控物流的商業化應用。
未來,上汽通用五菱實現智慧工廠的全鏈路打通后,將實現車-路側-云端群體協同,支撐園區物流7*24小時的穩定運行,預計提升物流效率50%以上,大幅度降低物流運力成本,以綜合運力500噸/趟次計算,5年預計人力成本將節省4.5億元。
深化政企合作 積極實施‘5G+’計劃
當前,5G商用大幕已經開啟,5G時代高質量的協同創新和共同發展呼喚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中國移動深入實施‘5G+’計劃,加快實現‘五個升級’,推動政企市場5G合作生態策略落地落實,促進5G融入千行百業。
此次5G云控物流項目在新能源車企的落地應用離不開中國移動5G高帶寬、低時延和抗干擾的優勢特點,為自動駕駛和機器人的實時通信提供強大支撐。而小于50毫秒的低時延性,讓無人設備運行更安全、更可靠,并為操作人員提供了更流暢舒適的使用感受。云物流線路啟動運營后,不僅填補了上汽通用五菱的人力缺口,有效減少作業接觸,還能提高物流效率,及時響應生產需求,確保物流循環暢通。
廣西移動柳州分公司政企客戶部總經理張世杰介紹說,目前,除了5G云控物流項目以外,中國移動廣西公司柳州分公司還與上汽通用五菱開展了5G+PLC 使能柔性制造、5G+AGV自動群控項目的合作,逐步解決五菱客戶的車輛個性化定制問題。
在5G+PLC使能柔性制造實施前,上汽通用五菱車間內的IT服務器、PLC控制器、OT網絡和執行設備采取有線連接的方式,不僅生產線調整困難,且帶來了調整過程周期長、成本高等問題。在使用5G+PLC技術后,OT網絡實現了無線化,控制設備與執行設備分離,使得工業機械臂,焊接機器人,噴涂機器人等控制部署更為靈活,生產線調整時間縮短了15%,成本降低了20%。
據統計,柔性制造生產線幫助上汽通用五菱拓展了車輛個性化定制的空間,云控物流服務將每年為五菱帶動2000億元/年的產值。而5G+AGV自動群控項目則是解決了生產過程中WIFI切換不穩定、大并發承載能力差的問題。通過采用5G網絡,實現多AGV并發移動連接,時延穩定在40毫秒以內,切換時延降低至10毫秒,進一步增強了設備運行的穩定性。
數據顯示,廣西擁有四大汽車集團的整車生產基地,汽車工業總產值1988.3 億元,云化生產線、無人物流市場預估增值超億元。未來,全國將迎來汽車制造、無人物流5G+云計算萬億級行業應用市場。
張世杰強調,中國移動廣西公司柳州分公司攜手5G產業鏈合作伙伴,將5G、AI、云計算、柔性生產控制、無人物流等技術進行融匯貫通,大大提升了工業制造效率,加速了新能源車企的數字化轉型升級?!跋乱徊?,該公司將圍繞柳州市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的目標,先行打造城市無人物流配送產業鏈,持續深化通信與車聯網領域的融合應用,推動實現更高效的智慧物流運營?!?/p>
轉自:C114通信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